十五年前那一天,2008年5月12日,天摇地动,山河崩裂,数万同胞遇难,满目疮痍,举国同悲。
汶川大地震十五周年之际,一组数字冲上了热搜榜:从5000米高空舍命盲跳,打通重灾区与外界联系通道的空降兵15勇士;一群生死挺进31个小时、徒步强行军90多公里,率先到达汶川县城的武警官兵;“唐山十三义士”再次集结不分昼夜地向汶川疾驰而去,成为最早进入北川救灾的志愿者之一,抢救出了25名幸存者……
(相关资料图)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危急时刻的生死不离守望相助,令我们至今记忆犹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猝不及防的灾难摧毁了家园,但无法摧毁中国人的精神。天灾或许无法避免,但灾难发生之后能否尽快走出困境实现“重生”,却见证一个民族的韧劲与生命力。
作为一个饱经沧桑的民族,遭遇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并没有惊慌失措或消沉气馁,擦干血泪,实现了废墟上的重新站立。
十五年来,汶川人一刻没有停止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规划的家园拔地而起,实现了涅槃重生。而今,曾经的特大地震灾区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书写了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和大灾之后加快发展的“中国奇迹”,树立了世界灾后重建的典范。前不久,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副州长、汶川县委书记李建军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中国式现代化分论坛上提出,要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汶川样本”。
劫后重生,奋发图强。当年的亲历者合拍了一部微纪录片《汶川·重生》,让公众看到了一股生生不息的力量:成为消防员的“汶川哥哥”张自立;考上医学院的“重伤天使”朱宇;失去左小腿的胡月参加了北京残奥会开幕式表演,还设计了“闪光假肢”;想用一生报效祖国的李魏坪成为了人民警察;失去右腿的王睿成为乒乓球运动员,还在东京残奥会上夺得女团冠军;“钢腿女孩”牛钰成为了一名摄影师,还参加过马拉松、走过T台……
他们的奋斗历程各有不同,但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如出一辙;他们的人生道路虽然不一样,但回报社会传递爱心的人生追求高度一致。十五年了,地震中获救的少年都已长大,他们曾被光照亮,如今也想成为光。
就在几天前,四川泸州发生了3.7级地震,幼儿园的幼师们立刻逆向飞奔,带正在午睡的孩子们撤离。仅一分多钟,两百多个孩子和老师们都已到达操场,一个都没有落下。这些幼师很多都是经历过汶川地震的90后00后,一句“当年她们是需要被保护的孩子,现在已是可以保护孩子的老师”,感慨万千之余,更感受到传承与延续的巨大力量。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被列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天也是第十五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在这样一个特殊日子纪念汶川大地震,不仅是要记住灾难中不屈的精神,更是为了提醒生者高度重视防灾减灾,走好走稳前行之路。
缅怀逝者,珍惜生命,致敬重生,勇毅前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