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协和医院对口帮扶内蒙古托克托县医院(以下简称“托县医院”)协议再续约。这既是对协和持续帮扶十三年、托县医院取得跨越式发展成效的充分肯定,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共建健康中国的深入实践。
自2010年始,根据北京市和内蒙古自治区“京蒙对口帮扶”项目安排,北京协和医院与托县医院结为对口帮扶单位。十三年来,协和医院坚持把脉群众需求,开展精准帮扶;派出内科、外科、妇产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护理等15批次38名专家,驻蒙填补技术空白,发展临床专科,培养骨干人才,完善管理制度,打造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双轮驱动”;移植先进管理经验和优秀文化传统,倾力打造当地群众信得过、医务人员有干劲、医疗水平上台阶的“协和-托县”县域医疗帮扶新模式,为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县域医疗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因需施策 多项技术实现“0到1”突破
为了明确援助任务、科学制定援助计划、确保援助目标的实现,协和在派出医疗队之前,先期由院领导带队多次赴托县进行充分调研,征求受援医院的意见和需求,按照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思路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托克托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簏、黄河中上游分界处北岸的土默川平原上,由于气候寒冷、饮水高氟、农耕劳作等原因,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胸腰椎管狭窄等疾病在托县发病率较高,很多中老年人长期饱受病痛折磨。多年来,在协和专家的帮扶下,全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等新技术在托县医院落地,实实在在为当地患者解决了就医难题,降低了治疗费用。
2011年,托县医院妇产科在协和专家彭萍主任医师带领下,开展了首例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手术、电刀下宫颈环形切除术。
托克托县常住人口16.6万,距省会呼和浩特仅1个多小时车程,到北京也不过4-5小时,如何把患者留在当地?在前几批援蒙专家打下的良好基础上,第15批援蒙专家、妇产科任常副主任医师选择了开展单孔腹腔镜这种国内先进技术,同时结合加速康复技术,不仅有效治疗了卵巢囊肿、宫外孕、输卵管积液等疾病,满足了女性患者对于美观的要求,且患者术后活动早、出院早,没有明显的痛苦,因此广受好评。
患者为北京协和医院放疗科孟庆宇主治医师送上锦旗
放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但因对设备设施、医务人员要求较高,县级医院放疗工作开展困难。2023年4月,协和放疗科选派孟庆宇主治医师入驻托县医院。开展县级放疗发展情况调研、患者满意度调查,上马新技术新项目、探索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帮扶下乡、健康宣教、“一对一”人才培养……短短一个多月,托县医院放疗科整体运行便步入正轨,子宫内膜癌、肺癌复发、肾癌骨转移等多类型肿瘤患者均实现了在当地接受治疗。对于某些病情复杂严重、肿瘤多次复发、需要特定治疗技术的肿瘤患者,协和医院努力当好“大后方”,开辟了远程医疗和绿色通道。“能在当地完成有关治疗,后续还能去协和看病,这是我们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一位患者家属感动地表示。
双轮驱动 医院发展提速换挡
十三年的帮扶,不仅带来了诊疗服务水平的提升,更是对医院发展的全方位引领。依托协和支持,托县医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2012年,在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中建的帮扶下,托县医院组建了ICU病房,大大缓解了外科系统高龄老年患者、高危人群围手术管理困难的局面。经过10余年的发展,ICU现主要收治各类休克、昏迷患者,各种重大手术后患者,急性胰腺炎、呼吸衰竭、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脑出血、中毒等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
协和专家赵林主任医师带领肿瘤科医师进行教学查房
如何能保障当地医院可持续发展?北京协和医院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协作”。一方面派驻专家到托县医院对口支援,通过教学查房、学术讲座、疑难病例讨论、手术示教等形式“手把手”带教,另一方面积极接收托县医院医务人员到协和进修,鼓励大家深耕细研、形成专长,不断提升职业获得感。十三年间,协和专家在托县医院开展专业培训430余场,指导当地医务人员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医院人才梯队建设初见成效,专业技术人员结构进一步优化。
“在协和半年的学习,让我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都有了很大提升。知己不足而后进,望山远岐而前行!”现任托县医院麻醉疼痛科主任的刘关挺至今仍对自己10年前在协和进修的经历记忆犹新、感受深刻。
落地生根 注入恒久前行动力
文化是推动发展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十三年间,一批又一批的援蒙队员也将协和文化、协和管理厚植于斯,为托县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恒久动力。
被誉为“协和三宝”之一的病历,是为患者诊疗的重要依据,是科研的第一手临床资料,同时也能直接反映一个医院的医疗质量、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协和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第15批支援专家组队长赵林主任医师一到托县医院,就针对病历书写组织了科内学习,同时对科室病历中书写不当的地方悉心批注、修改,这种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指导使当地医师的病历书写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
注重多学科协作是协和的优良传统,援蒙过程中,专家们也将这种思维和模式“移植”到了草原。2023年3月31日,托县医院首次MDT多学科会诊成功开展,来自肿瘤科、基本外科、核医学科、放疗科、骨科、病理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共同参与,为7名疑难病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精准的治疗方案。
托县医院首次MDT多学科会诊成功开展
此外,通过援蒙专家们对科室管理规范、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档案资料完善等方面的综合业务指导,托县医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医疗投诉明显下降,医院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帮扶期间,神经科马中弘主治医师发现当地关于医疗技术的书籍很少,自己出资1万多元,走遍北京大大小小的书店,购买了3000多册医疗业务用书捐赠给了托县医院……协和专家们真心付出的点点滴滴,让当地同道们感怀至今。
辐射旗县 让更多百姓健康受益
在协和的帮扶下,十三年间,托县医院规范救治流程,强化科室协作,累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76项;创建了骨科、ICU、NICU、CCU、血透室、疼痛科(门诊)、精神病科(门诊)等,建成急诊急救“五大中心”,骨科成为市级重点专科,消化内科、妇科、产科成为县级重点专科;2016年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验收,2020年底搬迁新址、扩大规模,成为目前呼和浩特市规模最大、医疗条件最好、医疗应急能力最强的县级综合医院,是京蒙对口帮扶成功的典范,打造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的优秀样板。
同时,协和专家的驻守也让当地更多百姓有了坚实的“医”靠。2010年至2022年,在呼和浩特市9旗县区医院考核中,托县医院各项医疗指标一直名列前茅,科室设置最全(目前已有科室43个),年门诊量从排名第二升为排名第一,出院人数始终排名第一,手术及三四级手术例数始终最多,2022年虽受疫情影响,但县域外的住院患者比例仍高达50%。托县医院真正成长为辐射当地、百姓信赖的县域“龙头”医院。
对口帮扶使京蒙两地结下了深厚情谊,也获得了多方肯定与丰硕成果。2014年,托县医院被确立为“国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医院”;2015年,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500家加强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建设试点医院”;2021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评为“全区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样板示范医院”。
未来,依托《“十四五”时期京蒙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内蒙古自治区旗县医院工作实施方案》及双方医院签订的进一步合作协议,北京协和医院将深入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深入调研,落实落细对口帮扶工作,谱写京蒙医疗协作新篇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