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注 >  > 正文
内部审计部门也需要懂得“包装”的意义
来源:审计实践  时间:2023-07-27 19:03:34
字号:


(资料图)

剩余内容,展开全文 很多年前在中国审计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培养审计部门的“营销”意识》。无论是营销意识还是营销手段,都离不开对审计工作的包装。包装,这个词很通俗,如果拆开,“包”和“装”,就更加形象,而且也更加方便操作。包,就是用一种外衣包起来,只能让人看到外表,看不到或轻易看不到里面。装,有点接近于结果,也就是呈现出来的样子。先有“包”,再有“装”。包,就是把一些审计结果包在一起,比如通过审计报告把在被审计单位发现的问题放在一起。装,就是呈现审计结果的形式,是通过审计报告,或者是风险提示函,或者是审计通告,或者邮件,或者是公文,或者是PPT等等。不要觉得“包装”很粗俗,让审计这种高大上、号称公司治理基石的工作降低了身份。真能把审计工作“包装”出来,才会有营销的资本,也才能把审计人员的辛勤付出和工作成果展现出来。“包装”,并不像让化妆师化个妆,穿上得体的名牌衣服就行了,而是让举手投足、言谈举止等每一个细节都透出专业来。“包装”可以分为两种:专业“包装”、“官方”包装。一是专业“包装”1.先进、科学的审计理念和理论应该能体现出来。无论是审计报告还是汇报材料,如果还以传统的差错纠弊来揭示问题,不能对风险、内控等进行专业判断,不能拿出量化的评价,审计的专业性就会打折扣。2.用图、表和数据说话。审计报告上可以体现图表,但要恰到好处,过多的图表反而会削弱审计报告的可读性。汇报材料,尤其是PPT,首先要有专业性图表,其次图表的逻辑关系要清晰。3.审计成果要全面体现。审计成果不仅仅是审计发现,也不仅仅是把审计发现简单分类、罗列出来。单就审计发现来说,如果进行专题汇报,需要进行多维度分析,同时还要贴近实际经营,阐述问题对经营管理的影响。对审计成果来说,还要包括审计工作对经营管理的影响,包括促进效率的提升、挽回资产损失、促进制度和流程完善、问责警示等等。4.审计人员的言谈要彰显专业。不严谨的话不能讲,事实不确凿的时候不能轻易下结论,说话客观,不该说的不能说,等等。有些时候可能会性格使然,所以,该“装”一下就得“装”。二是“官方”包装审计工作不要以为了有了“专业”包装就行了,还要有“官方”一点的包装。内部审计不是国家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补充吗?内部审计要向各监管机构报送各种材料。仅靠专业是拿不出手的。1.要有高度。这个高度到底是什么?根据企业性质来定,比如国企审计有国企审计的定位。高度该怎么表达?新闻、报纸、杂志都能找到有高度的文字,可以参考学习。审计工作把高度提升上去了,即使是一种形式,但也会让人对审计有更多认识。2.要能紧跟大政方针,要与上面的决策部署保持一致。无论是政府审计、社会审计还是内部审计,都是和政策、制度密切相关的,都是受到上层设计影响的。3.文字上要见功夫,虽然你觉得是套话,是技巧,但经过提炼的文字确实让人印象深刻,举个例子,“审前准备实、过程控制严、项目组织优、审计手段新、审计成果精”是不是更容易记住?4.参考公文的形式来写报告,减少口语、病句、格式错误、逻辑错误等。三是“产品”包装1.审计产品需要按照产品思维进行包装,使审计产品的使用者使用起来更方便、更快捷。比如,同样内容的审计报告,不同的包装形式就会给阅读者不同的感觉。2.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审计产品的包装。3.要根据审计产品的实质内容选择最适合的包装。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内容也要以形式为依托。“包装”,有时候会被理解为贬义词,但我们应以中性词来理解。审计产品也是知识产品、无形产品、服务产品。既然是产品,就是需要包装的。当然,我们反对过度包装、虚假包装,我们要通过包装来树立产品设计思维。我们在对审计产品进行包装时,要培养起全局思维和设计思维,通过产品实现的价值回溯到生产过程、生产环境的监测,使包装和产品能够更有利于审计价值的生产。

相关链接:

培养审计部门的 “营销”意识

再谈内部审计部门的“营销意识”——营销审计理念

内部审计部门长期规划的两大关键词——营销和创新

素材来源:审计实践

标签: